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是一座充满青春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空港新城,依托花湖机场、呈现腾飞之势打造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和中部开放新高地。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经济发展局以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为己任,不断探索和加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通过“物质+服务”促进社会救助与经济、民生、社会融合发展,筑牢保基本之基,织密救急难之网,谋划促发展之路,在探索中改革,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一条新质救助、高质量发展之路。
PART 01
物质+服务
开创社会救助提质增效路径
“提质增效”是当前社会救助工作的重点任务,也是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物质+服务”改革了传统单一的物质救助模式,是一种新型复合型新质救助模式。着眼于困难群众多元化救助需求,注重于社会救助对象生活品质的提升,注重救助对象社会功能的修复,注重于社会救助质效和功能的发挥。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把握社会救助改革的关键点,以“物质+服务”为抓手,着力实施精准救助、综合救助、及时救助、温暖救助、新质发展救助。
政社互补,融合发展
鄂州市临空经济区依托鄂州花湖机场而成立,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编制紧缺,工作力量不足。为弥补这一短板,临空经济区经济发展局以社会救助“物质+服务”创新改革为契机,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引入鄂州共益等社会组织力量,走“政府+社工”、“物质+服务”融合发展之路,探索完善合作互补机制,合作中有分工,分工中有合作,在融合发展中提升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
工作互动,同向发力
一方面,政府主导健全完善区、镇、村三级社会救助经办管理组织网络体系,加强社会救助政策业务培训,优化申请、受理、审核、确认、管理服务流程,全面推行证明事项承诺制改革,简化申请手续,缩短办理时限,将常规救助申请压缩到20个工作日内办结,将急难型救助办结压缩到10个工作日内,急难型临时救助压缩到2个工作日。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主导健全完善区、镇、村社会服务组织网络体系,开展社会服务的统筹、组织、协调、供给、监督、评估等。同时,政社加强工作协同互动,在核查走访、需求评估、综合研判等方面密切配合,建立协同联动机制。
强化预警,主动作为
临空经济区提前谋划,主动作为,积极推进防止返贫风险预警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两项政策衔接并轨工作,加强与医保、残联、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信息比对、数据共享,动态监测低保、低边、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因病因残突发急难型困难家庭异常信息数据,主动核查,主动发现,积极开展常态化救助帮扶。截至目前,临空经济区共纳入特困对象491户491人,城乡低保1977户3242人。2025年1-4月共纳入动态监测对象12791人,核查异常信息897条,新纳入低保、特困对象23户37人,实施临时救助155人次,纳入“物质+服务”综合救助帮扶600户2100人。多措并举有效解决困难群众民生问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PART 02
输血+造血
激活兜底保障与内生发展的协同机制
临空经济区经济发展局在“物质+服务”社会救助创新实践中,推动从“生存型救助”模式向“发展型救助”模式转变,着眼从根本上消除代际贫困,不断探索和破译社会救助可持续发展路径。
临空经济区与社会组织协作,通过“大数据分析+铁脚板核查”,将低收入家庭分为抗逆力薄弱家庭(重病、重残、高龄、失能)和发展潜力家庭家庭(学生、就业年龄范围、临时困难),分别摸排评估需求,通过部门政策集成、社会资源链接,对社会救助对象的困难、需求、救助、帮扶精准画像,精准匹配救助需求,一户一册,分别采取“输血式”和“造血式”救助帮扶模式。
对抗逆力薄弱家庭以“输血式”模式为主:长期生活救助+专项需求救助+关爱类项目服务。主要措施动态调整生活救助标准,落实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需求,并常态化开展生活类(如助洁、助餐)、照护类(如助医、助残)、关爱类(如探望、慰问、送温暖)。从2024年8月启动关爱服务项目以来,共有1100人次受惠于关爱服务。其中周军(化名)等8名残障人通过“轮椅重生计划”实现出入方便自由;卢惠(化名)等20名重病患者或老人得到医宁疗护或临终关怀;为急难重病患者提供紧急送医21人次。关爱类帮扶服务为低收入困难群体送去了关爱和温暖,为困难群众解决了急难愁盼,帮助他们提升生活品质。
对发展潜力家庭以“造血式”模式为主:短期生活救助+专项需求救助+发展类项目服务。主要措施开展过渡性鼓励性生活救助(如就业延缓保障激励措施),落实教育等专项性救助需求,并开展发展类项目服务(如助学、就业创业扶持等)。项目开展以来,临空经济区共有165户纳入发展类项目服务。其中,23名低保子女通过“圆大学梦”活动顺利进入高校;通过商会组织链接爱心企业资源,如新庙商会联合企业开展“寒冬送暖”行动,为辖区困难家庭送就业岗位,30余名低保对象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临空经济区依托机场物流行业,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为低收入家庭送去200多个就业岗位,今年以来23户低保家庭通过就业增收主动退出低保;此外临空经济区组织社会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儿童成长小组活动及妇女增能小组活动,助力儿童学业成长和妇女就业创业。
“社会救助不能止步于物质帮扶,更重要的要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服务赋能,自身提能,实现家庭生计改善与贫困代际阻断以提升民生福祉。” 临空经济区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PART 03
整合+联动
社会救助为基层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传统的社会救助政策资源分散,部门协助机制脆弱,救助形式单一被动,重复救助或漏救时有发生,社会参与度满意度不高,救急难、防风险、促发展能力不足。临空经济区在社会救助“物质+服务”的改革实践中,注重社会救助政策资源的整合,注重社会救助工作力量的协同联动。
打造“一站式”救助服务平台
整合民政、医疗、教育、住房等部门的救助政策,建立统一受理、分类处置的联动机制,避免政策碎片化、重复救助。打通14个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监测低收入人口信息变异,及时发现,主动救助,避免漏救或救助不及时,同时及时掌握社会救助对象信息变化,及时更新或动态管理,使社会救助更加主动、及时、精准、高效。
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力量
一是救助服务网络“全覆盖”。分级建立区、镇、村(社)、小区、楼栋服务网点;二是社会公益力量“全参与”。动员激励政府、慈善、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社会救助帮扶的热情和爱心;三是救助帮扶形式“全方位”。多方位培育“政府救助+慈善帮扶”、“政府救助+社会组织服务”、“政府救助+企业帮扶”、“救助+党建”等“救助+”形式。引导培养区域创新特色服务品牌,新庙、沙窝创新“益同行--守望相助”服务品牌,其中刘利红(化名)等8名“受助者”成长为“志愿者”,实现从“受助”到“助人”的蝶变。
强化社会救助协同联动机制
临空经济区强化两个协同机制建设,一是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及时召开协调会议,常规工作季度召开协调会议。二是业务工作联审联批会议制度。每月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召开一次社会救助联审联批会议,集中统筹协调解决政策调整、救助认定、工作疑难、重点任务等问题。
临空经济区这种以基层社区为主阵地,注重社会主体力量,分级统筹,整合资源,联动力量,扩大参与的社会救助服务形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临空经济区经发局负责人高倩指出,“健全制度,加强保障,扩大参与,完善监管,是做好社会救助的关键,也是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 |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49 备案号:鄂ICP备05017375号 ![]() 主办单位:鄂州市民政局 地址:鄂州市凤凰北路21号 联系人:何威 电话:(027)60896800 |
![]() |